與金錢共振:轉念、調頻、創造現實|如何從內在創造豐盛磁場

豐盛信念


前言|金錢的本質是能量,而非控制的工具

上一篇文章中,我們深入揭露了黑暗勢力如何透過意識層面的操控,引導人類遺忘自己的本質,並落入恐懼、分離與無力的幻象中。而其中一項最深層、也最成功廣大催眠的操控模式,就是:對金錢的集體洗腦

黑暗意識深知:一旦控制人們對金錢的信念,就有效地控制人類的選擇、行為與能量。牠們刻意灌輸一套「匱乏思維」,讓人們從小相信資源有限、成功必須競爭、金錢來自外在而非內在。這使得整個社會陷入無止盡的追逐,甚至為了金錢而犧牲良知、背叛靈魂。人們關注金錢的方式,早已偏離了能量自然流動的本質,轉而變成了一場高度緊張的生存遊戲。然而,這並不是金錢的真相。


「金錢」的真相是:金錢只是中性的能量流動。

它既不「好」,也不「壞」,而是一種「載體」,一種交換價值的媒介。金錢的中性能量直接反映出我們內在的信念與頻率,英文中的「貨幣」(currency)一詞,源自拉丁文 currere,意即「流動」。金錢真實上如同河流一樣,在世界之間無限循環,它不偏愛誰,也不懲罰誰,只是回應我們的能量狀態。

換句話說:金錢如何對待你,取決於你如何對待它——以及你如何對待自己。

當我們的內在充滿匱乏與恐懼,金錢就會以失衡與不穩定的樣貌出現;而當你由愛出發、相信宇宙支持,金錢便成為順流的能量,與我們的創造同步共振。

這篇文章,將帶您看見金錢背後被所隱藏的真相。我們將一起解構匱乏模式,學習如何調頻、轉念、並進一步翻轉自己的現實,重新連結金錢與靈魂的流動,從恐懼的生存模式中蛻變,走入以愛為出發點的豐盛生活。


金錢的中性能量與頻率共振

金錢的本質是中性的,就像電流一樣,只在乎通路而不問善惡。我們賦予金錢各種意義,但從能量角度看,它不過是一種交換媒介。能量隨著意圖(Intention)和情緒(Emotions)而改變形式,金錢亦是如此——金錢在流動中攜帶著情感能量。

當一個人對金錢充滿恐懼或匱乏感,這種低頻率的情緒感受將會阻礙金錢流向他;相反地,當一個人對金錢抱持正面、感恩的態度,這種高頻率能量將會吸引更多財富靠近他們。正如心靈作家Sahil Meena所說:「你的感受和想法決定了你的財務現實」。因此,金錢本身中立如白紙,我們內在散發的頻率才是彩色筆,繪畫出豐盛或匱乏的圖景。


匱乏模式與豐盛模式的差異

在現今社會中,許多人不自覺地陷入「匱乏模式」的思維,總覺得資源不足、機會有限;有些人則契入了「豐盛模式」的運作方式,相信這個世界充滿足夠的資源供人人取用。這兩種模式在信念、內在語言和生活習慣上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特徵:

🌑 「匱乏模式」的信念與習慣:

匱乏常見的信念包括「錢永遠不夠用」、「機會只有一次,錯過就沒了」,內在對話充斥著擔憂和不足感。

例如,有些人對接受別人的幫助心存懷疑,害怕接受後自己欠了人情;而在給予時又擔心資源減少。這種心態往往表現為生活中斤斤計較:他們可能省小錢卻花大錢,在日常開銷上極為節省,內心卻因恐懼而一有機會就大量消費,企圖用物質填補內在的不安全感,也更容易因為匱乏的信念而遭受詐騙,在不對的地方浪費更多金錢。

此外,匱乏模式者傾向於不斷挑剔「不夠好」的地方,對自己和他人總能找到不足之處,總是感覺自己「吃虧了」,這其實都是內心匱乏投射的徵兆。

在情感關係上,他們對親近的人通常要求苛刻,卻對外人反而大方,因為內心深處期待從親密關係獲得更多滿足,並在外人身上建立偽裝的自信,這種不健康的索取關係往往演變成苛求,將能量流向虛耗的地方。總的來說,匱乏模式的人常活在恐懼與擔憂中,專注於欠缺與不足,並不斷從不自信中抓取來自外在的認同。

🌕 「豐盛模式」的信念與習慣:

豐盛思維的人,相信這個世界資源充裕,他們的內在語言是積極正向的,經常對自己說「機會無所不在」、「我值得擁有美好的事物」。

在生活習慣上,他們願意相信並接受來自他人的好意,懂得欣然收下幫助而不懷疑對方動機,因為他們相信自己值得豐盛,也就是人們現今常討論的「配得感」,他們認為自己值得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好事。

同時,他們願意付出且不怕失去,把給予視為能量的流動,相信宇宙自有迴響,而且在給予的時候感覺充滿了愛與信心,因此在金錢與情感上,更能享受來自分享的純粹喜悅。

豐盛模式者通常更懂得欣賞當下的美好,是實踐感恩的大師,並專注於自己已經擁有的豐裕,取代對不足之處的挑剔。這種欣賞與感恩的特質讓他們的內心常處於充盈狀態,自然散發出滿足和平安的頻率。

最後,豐盛思維的人通常自然地善於與內在源頭連結,容易找到內在的平靜與信任感。他們明白真正的富足來自內心深處的愛與信任,而非外在擁有多少。總結來說,豐盛模式代表一種對生命的信任:相信資源無限、機會無限,並且越感恩就會吸引越多美好。

面向

匱乏模式 🌑 

豐盛模式 🌕

核心信念

錢永遠不夠用、機會只有一次

資源充裕、機會無所不在

內在語言

充滿擔憂與不足感

積極正向、肯定與感謝

對接受的態度

懷疑他人動機、怕欠人情

欣然接受,信任流動

對給予的態度

擔心給出去後資源變少

喜愛付出,享受分享

消費行為

省小錢花大錢、用消費補償不安全感

有意識地使用金錢,信任循環

對他人態度

對親密的人苛刻、對外人反而大方

欣賞他人、不比較、創造共好

情感需求

從關係中過度期待認同、轉為苛求

懂得自我滋養,不依賴他人滿足

關注焦點

專注於欠缺與不足

專注已擁有的豐裕

日常習慣

挑剔、抱怨、感覺吃虧、不感恩

感恩、欣賞當下、認為施比受更有福

與內在的連結

容易感到孤立,缺乏信任

與內在源頭連結,穩定而安心

小結: 匱乏模式與豐盛模式的最大差別在於意識的出發點(起心動念)——一個以恐懼和不足為核心,另一個以信任和感恩為核心。

當我們意識到這些差異,就能開始檢視自己的日常信念與語言,進而決定要停留在匱乏,還是轉向豐盛。


💫 從「生存模式」轉變到「創造者思維」 🪫➟🔋 

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和高壓力,常讓人陷入一種生存模式(Survival Mode):總是擔心下一步是否有足夠資源,為未知而恐懼,陷入「戰或逃」(Fight or Flight)的心理狀態。

這種生存模式下,我們的情緒頻率往往停留在恐懼、擔憂、焦慮等低頻能量上。身心靈作家喬·迪斯本札博士(Dr. Joe Dispenza)指出,長期處於緊繃的緊急模式會讓人感到與世界分離、失衡且被限制在負面情緒中,如恐懼、憤怒和悲傷。然而,透過調整意識,我們可以從這種被動的生存狀態轉變為主動的創造者模式

所謂創造者模式,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創造現實,轉而從內在主權出發去形塑人生。

在創造者思維下,我們的內在頻率轉向自由、喜悅、靈感等高頻情緒。喬·迪斯本札博士以冥想為例說明:「冥想能讓我們從生存走向創造,從分離走向連結,從失衡走向平衡,從緊急模式走向成長模式,並從恐懼、憤怒、悲傷等限制性情緒提升到喜悅、自由和愛等擴展性情緒。」這段話生動地描繪出簡單的「意識轉換」所能帶來的巨大轉變:當我們不再只是為生存而焦慮反應,而是帶著創造的眼光看待生活,我們的能量頻率自然會大幅提升。

生存模式關注的是「我要如何避免缺乏與危機」,而創造模式則思考「我想要創造什麼樣的美好體驗」。
前者來自恐懼,後者源於靈感與愛。當我們從生存意識轉向創造者思維,等於打開了內在豐盛的大門,以積極自由的心態迎接人生。


生存模式 VS. 創造者模式

面向

🪫 生存模式(Survival Mode

🔋 創造者模式(Creator Mode

出發點

恐懼、匱乏、逃避、應對危機

愛、行動、力量、靈感、願景

情緒頻率

焦慮、恐懼、擔憂、憤怒

自由、喜悅、靈感、平靜

內在語言

「我會不會沒錢?」、「我該怎麼撐下去?」

「我想要創造什麼?」、「我如何服務世界?」

常見狀態

緊繃、過度控制、過度思考

放鬆、信任、行動力

目標焦點

避免風險、避免失敗

開啟可能性、創造美好

生活態度

防衛、自我保護、節制

開放、連結、行動中信任

與世界的關係

與世界分離、疏離

與宇宙連結、與生命合作

對未來的態度

充滿不確定感與擔憂

充滿希望與靈感

對資源的看法

資源有限,需爭取或保護

資源豐盛,持續流動

轉化方法

深呼吸、靜心、轉念覺察

進入心流、連結內在、採取靈感行動

要做到這種轉變,要做的第一步依然是老話一句:察覺

♦︎ 留意自己何時陷入了生存模式的恐懼迴圈,何時又處於創造者的心流中。

接著是練習「轉換」:

♦︎ 運用呼吸、冥想或自我對話,在恐懼升起時提醒自己:「此刻我是安全的,我有能力創造解決方案。」

透過不斷練習,我們能夠逐漸走出以不足為導向的生存意識,將每一個層面的恐懼,逐漸轉換進入以「可能性」為導向的創造意識。
在創造者模式下,我們將感到更加自主、有力量,願意相信宇宙的豐盛供應,這正是豐盛思維的核心。


🍇 愛是豐盛的源點,匱乏來自於恐懼

在靈性層次中,所有的匱乏意識其實都可以追溯到恐懼;而所有的豐盛思維,則源自於愛。

匱乏不是物質的短缺,而是內在對「不夠」的深層信念與擔憂——害怕失去、害怕不被支持、害怕不被愛。而這些恐懼的根源,往往與童年的創傷、社會的制約、黑暗勢力的集體催眠、或與過去世經驗中所受的傷有關。恐懼讓我們抓緊、比較、爭取;而愛則讓我們敞開、信任、創造。

真正的豐盛,不是你擁有了多少,而是你是否活在「我是被愛著、支援著的」這個感受中。

當我們相信自己是被宇宙支撐的;當我們知道我們的存在本身就是值得的,那股來自愛的力量,會讓我們自然地能夠向外創造、分享與流動。

愛,是一切創造的本質。

因此,每一次想要努力「得到」什麼的起心動念,都值得我們深深覺察:♦︎ 這是出於恐懼?還是出於愛?

  • 當我們選擇從「恐懼」中行動,你可能會短暫獲得一些結果,但內心往往仍覺不安。
  • 當我們從「愛」中行動,即使路途緩慢、結果未明,你的心卻會感到安定、豐盛與踏實。

💡 轉換的關鍵,就在於自我覺察。

每一次渴望更多金錢、更好機會的背後,停下來問自己:♦︎「我是出於恐懼匱乏,還是出於愛的豐盛?」

這個簡單的內在提問,能帶領你從匱乏思維抽離開來,有意識地轉向豐盛信念。當你開始以愛為出發點,不再是去「爭取」人生,而是去「創造」人生,你會發現,宇宙的回應也變得溫柔而豐盈。因為你已對齊了它的本質——愛與豐盛的頻率


✨ 吸引力法則與顯化法則的頻率共振

當我們理解金錢是種能量,又區分了匱乏與豐盛的心態後,就能更深入探討吸引力法則與顯化法則如何發揮作用。

吸引力法則(Law of Attraction)的原理簡而言之就是:「同頻相吸」——相似頻率的事物互相吸引。我們的思想與情緒本身帶有振動頻率,當你長期發出某種頻率,宇宙就以相應的頻率作回應。所以,如果一個人總是陷在匱乏的意識中,腦中想的是「我好缺錢」、「我需要更多錢才能快樂」,那他所散發的頻率其實是「缺乏」與「需要」的振動,結果只會吸引到更多「讓他感到缺錢的境遇」。

《秘密》(The Secret)作者朗達·拜恩提醒:「金錢本身不會帶來幸福,但幸福會帶來金錢。如果你一直認為自己很需要錢,你就會不斷吸引到『需要錢』的情況。」。這句話點出了吸引力法則的關鍵:我們專注於什麼,就容易體驗到什麼;專注匱乏,只會體驗更深的匱乏;專注幸福,將吸引來更多的幸福。


因此,若能轉變頻率,讓自己的意識對準「豐盛」這個頻道,就會開始吸引財富和好機會進入生活。

亞伯拉罕·希克斯(Abraham-Hicks)在他的教導中強調:你無需已經擁有很多錢才能吸引財富,但如果內心總覺得自己很貧窮,就無法吸引到金錢。也就是說,吸引財富的秘訣不在於你現在銀行裡有多少存款,而在於你此刻現在的「意識和感受」。當我們開始覺察自己的內在頻率,並調整內在自我對話的方向,從訴說「沒錢」、「不夠」轉變為:想像、感受到,並跟自己敘述「富足」、「感謝已經擁有」的故事時,我們的振動頻率就會開始提升,吸引力法則隨之開始用你更想要的方式運作。亞伯拉罕教導說:「透過減少對負面狀況的注意力,轉移到講述更多關於你所渴望之物的故事,你的振動會轉變,你的吸引點也會隨之改變,生命的結果就會開始不同。」這正是顯化法則的運作機制:當你的意念、情緒與渴望的目標達到共振時,實相就會開始配合你的振動,將理想轉化為現實。

簡單來說,顯化法則(Law of Manifestation)是將吸引力法則付諸實踐的過程。我們先透過調整自己的頻率(信念、情緒、想法)來對齊想要的目標,然後宇宙會以各種方式回應這個新的振動。在這過程中,允許與相信非常重要:要相信宇宙中充滿豐盛,而且自己值得並正在接收這些豐盛。同時,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允許好事發生,而不以懷疑或焦急的心去阻礙能量流動,因為那都只是透露了「不信任」的頻率。

當我們在無形中與真正渴望之物的「振動匹配」(vibrational match)時,宇宙自然會將相應的人事物帶到我們面前,這是能量頻率必然的原理。亞伯拉罕·希克斯曾說:「宇宙不會去評判你的請求對錯,只會回應你的振動。你只需讓自己的頻率與所求之物相匹配,宇宙就會讓它出現。」因此,掌握吸引力法則和顯化法則的核心,就是透過「頻率共振」來「成為」對應的結果——你的內在能量如何振動,就成為該振動頻率所顯化的外在結果。


建立豐盛思維的實用練習

理解原理之後,更關鍵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將匱乏意識翻轉為豐盛思維。以下舉出幾個實用的練習方法,幫助你調整頻率,培養豐盛的意識與習慣:

1. 🍯 每日豐盛練習:

每天給自己一個豐盛的早晨儀式,開啟豐盛能量的一天。

你可以準備一個「豐盛筆記本」,每天早上花5-10分鐘寫下正向的肯定語句、當天想要顯化的情境,以及幾件令你心懷感謝的事情。

例如,先寫下幾句強化信念的話(如「我值得擁有豐盛」、「我正在享受富足的人生」),接著用「未來日記」的方式,描述今天將會發生的好事——想像並記錄那些理想的情境彷彿已經實現,如「我順利完成了專案並獲得上司讚賞」或「我在路上撿到一張咖啡兌換券,今天超幸運」等。

最後,寫下三到五件感恩的事,可以是生活中的小事,例如:

  1. 「感謝早晨的陽光讓我心情愉悅」
  2. 「感謝有健康的早餐可以享用」
  3. 「感謝自己的身體今日依然充滿活力」

這個練習能讓你從一天的開始就調頻到快樂與感恩的頻率,有研究與經驗指出,早上投入這樣的練習有助於一整天維持在豐盛的高頻狀態。


2. 🍯 顯化日記與視覺化:

培養每天書寫顯化日記或進行視覺化冥想的習慣。

顯化日記的寫法是在紙上寫出你想要的目標,並附上對應的感受,好像它們已經實現。

🌿 例如,你可以寫:「我現在每月的收入達到___元,感覺非常安心且感激,這讓我能自由選擇生活方式」。

透過這種書寫,我們把專注力從「希望發生」轉為「彷彿已經發生」,向潛意識種下實現的種子。

🌿 搭配視覺化冥想效果更佳:每天花幾分鐘閉上眼睛,想像自己正處在夢想實現後的場景,真實地感受當下的喜悅和滿足。

這個方法在《秘密》等書中也是常常出現反覆強調的技巧,也符合大腦科學的發現——大腦在生理上對於想像和現實的經驗無法實際區分,透過反覆的正面想像,能加強我們的信念並進而改變內在設定。當想像越生動,情緒投入越強烈,我們的振動頻率就越傾向與所渴望的目標一致,自然能加速顯化的過程。


3. 🍯 感恩冥想:

感恩是一種強大的高頻能量,被稱為「宇宙中最高的頻率之一」。

每天進行感恩冥想或寫感恩日記,可以極大提高你的振動頻率,融化內在的匱乏與不安。

🌿 具體作法很簡單:每天找一個安靜的時間,閉上眼睛,細數當天讓你心存感激的人事物,在心中對它們說「謝謝」。

你也可以想像將感恩的光芒傳遞出去,照亮你生活的每個角落。當我們心懷感恩時,內心處於敞開而富足的狀態,相當於告訴宇宙「我已經被豐盛滋養,也準備好迎接更多美好」。當我們感謝的同時,我們敞開地接受來自宇宙的服務。我們越是發覺身邊諸多可以感謝的人事物,就越是敞開;而越敞開,就越能接受更多的豐盛與美好。感恩練習不僅立即帶給我們好心情,更在長遠上重塑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讓豐盛源源不絕地流入生活中。


4. 🍯 內在對話轉換:

留意自己對金錢和自我價值的內在對話,並練習將負面語言轉為正面肯定語。

很多時候,我們可能都在無意識地對自己說「我不配擁有這麼多錢」、「賺錢好難」這類話語,這些都是低頻的信念。在豐盛思維的培養中,重要的一環是「轉念」:當察覺到匱乏的念頭出現時,有意識地用正向語言替換它。

你可以準備幾句強而有力的豐盛肯定語,隨時在心中複誦,例如:

  1. 「我值得擁有富足而美好的生活」
  2. 「錢是源源不絕的能量流,我允許它自由流入我的人生」
  3. 「我對金錢的愛與善意正在為我吸引更多財富」

這些正面肯定句的練習,不只是自我安慰的心靈雞湯,從能量角度看,新的語言會引導新的情緒和頻率,重新塑造潛意識中的大腦迴路。亞伯拉罕·希克斯也建議,透過講述新故事來扭轉舊信念:試著多談論你期望的未來,少抱怨當下的不滿。當內在對話逐漸轉向豐盛與可能性,你的專注點就會跟著改變,外在環境最終會反應出這種內在轉變,呈現你內在所感受到的豐盛世界。


5. 🍯 結合行動與玩樂:

在能量對齊之餘,不要忽略實際行動的力量。
豐盛思維不等於什麼都不做地乾等奇蹟,而是帶著高頻的能量去採取行動

當你調整了心態、情緒處在豐盛頻率上時,跟隨直覺去行動往往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你可以主動去學習理財知識、開創副業,或結識新朋友拓展機會。然而,轉而用「玩樂」的心態來進行這些行動,而非沉重的義務感,會讓你的頻率更加直線上升。

朗達·拜恩在接受採訪時,曾分享過她對金錢帳單的快樂心態:把繳帳單當成宇宙遊戲的一部分,愉快地支付每一筆錢,相信金錢會循環回來。這種輕鬆的能量本身就是豐盛的象徵,當我們帶著喜悅去行動,而非帶著恐懼的付出,我們的頻率就會保持在高處,吸引力法則會支持我們的實際努力,創造出更多豐盛的回報。

相信自己的每一筆消費,都在種下自己豐盛的種子。愉悅地去付出與努力,將讓生活變成快樂的遊樂場,讓你更沉浸地享受生活。


🌿 重點在於持之以恆與身心合一

以上舉例的練習方式,可以選擇幾項每天執行,或視情況搭配進行。重點在於持之以恆與身心合一。

也就是說,不要只是嘴上說說或偶爾寫寫而已,而是盡可能讓自己的思想、情感與行為,通通朝向豐盛一致地發展。剛開始練習時,也許過去的匱乏信念會不時冒出頭,這是正常的。透過溫和地覺察它們,再次把注意力拉回豐盛的念頭和感受上,隨著時間累積,你會發現自己的內在對話逐漸變得更正向,心情更常保持在感恩和平靜的狀態,而外在的金錢與機會也就會自然而然地開始更多地出現在你的生命中了。


🏵️ 結語:活在豐盛頻率中 🏵️

當我們認知到金錢其實是一股中性的能量流,一切匱乏或富足,都源自我們賦予它的意義和頻率共振,我們就握有了轉變財富現實的鑰匙。

雖然人們被灌輸競爭意識和匱乏不足的概念,但透過豐盛法則與吸引力法則的觀點,我們能夠明白「意識創造實相」的道理:內在的豐盛意識會吸引外在的豐盛經驗。

因此,從生存意識轉向創造者思維,我們將不再只是被動應付生活的挑戰,而是主動與宇宙合作,重新開始創造自己渴望的人生。這個過程中,我們學會觀照自己的信念、調整自己的頻率,以正向、感恩和信任取代恐懼、擔憂和懷疑,擺脫被負面信念掌控人生的境地。

豐盛思維也許並非一蹴可幾,但每一點滴的練習都在為你的意識帶來轉變的力量。每一句寫下的感恩、每一次冥想中所感受到的喜悅、每一次把「我不行」改為「一切皆有可能」的轉念,這些小小的頻率調整,累積起來將帶來巨大的改變。

最終,你會發現自己的整體生命觀產生質變:開始真心感覺到世界的富足、美好的無所不在。金錢,將不再是沉重且窒息的壓力,而是成為了一股豐盛且流動的能量——你與宇宙之間互動的遊戲,變得好玩了✨

亞伯拉罕·希克斯說:「像空氣一樣,豐盛一直都在那裡,你的生活品質取決於你允許豐盛進來的程度。」

當我們允許豐盛進入我們的生命,生命也會回饋給我們源源不絕的富足。願我們都能調頻至豐盛的頻道,以喜悅與靈感迎接每一天,在金錢與生活的能量流動中體驗真正的能量自由。


光屋 gold n’ our - Rising Consciousness

與你一起走在覺醒的路上,溫柔地照亮靈魂的方向。

預約深層的諮詢與療癒 👉  Safe n' Sound 神聖潛意識催眠療癒

預約初步的覺醒諮詢 👉 1:1引導式諮詢


無論是口頭或字面分享內容,都請註明出處 © 光屋 gold n' our。

STAY GOLDEN

follow 我們instagram @goldnour_official

like 我們facebook page @goldnour.official


參考資料

Joe Dispenza – Becoming Supernatural, Creator vs. survival mode, energy frequency, meditation

Abraham-Hicks – Money and the Law of Attraction, Vibration, abundance mindset, Law of Attraction

Rhonda Byrne – The Secret, Manifestation through thoughts and feelings

Sahil Mehta – Consciousness & money as neutral energy

Spiritual teachings & collective insights, Scarcity programming, fear vs. love, energetic sovereignty